“能杀菌的冰箱”、“能抗菌的冰箱”——这类以往听来颇为夸大的广告说辞,或许只能凭借标准的出台才能分清真假。然而,日前新出炉的国内首个冰箱“杀菌”标准还未被消费者熟悉却已被业内质疑,有专家指出目前全球都无统一认可的冰箱“杀菌”技术。消费者在尚难认定“杀菌”冰箱到底杀不杀菌之前,不妨自己动手给冰箱抑菌。 “杀菌”冰箱标准
只有新飞一家达标
据悉,该家用“杀菌”电冰箱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和新飞冰箱牵头制定,属行业协会性质标准而非国家标准,不具强制性。该标准按“杀菌”效果将冰箱分三个等级,A、B等级为“杀菌”冰箱,C级只为“抗菌”冰箱;只能对内胆、搁架等部件表面进行抗菌、抑菌处理的冰箱,称作“抗菌”冰箱,而对储藏食品表面和冷藏室内空气中的细菌进行“杀菌”的才能称为“杀菌”冰箱。
与该标准同时宣传的,还有新飞“杀菌”冰箱,号称应用气态“杀菌”离子(比如臭氧、氢氧机、负离子)来“灭杀”食品表面和冷藏室内空气中的细菌,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杀率分别可达99.9%和80%以上,从源头上灭菌所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保质、保鲜、除臭。另外,按照新出炉的“杀菌”冰箱标准,目前市面上真正能生产“杀菌”冰箱的就只有新飞一家。
观望“杀菌”冰箱
不如自己动手“抑菌”
记者昨天在沪上一些家电卖场看到,冰箱们有的贴着“杀菌”标签,有的贴着“抗菌”标签,有的则贴着“除臭”字样,而这类带“杀”、“抗”、“除”字样的所谓新技术冰箱往往比普通冰箱贵几百甚至上千元。不少买家现场坦言,“杀菌”字眼颇为引人,但“杀菌”冰箱到底杀不杀菌,担心只是商家的噱头。
业内人士建议,与其观望“杀菌”冰箱不如自己动手。实际上,冰箱怪味的缘起就是细菌。研究表明,冰箱内0℃-10℃的低温环境虽可抑制常温细菌的生长,但对于一些嗜低温的病菌(如肝炎病毒、流感病毒、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)仍是温床,这些细菌在冰箱里生长代谢会产生甲烷、硫化氢等发臭气体,菌群越大异味越浓。
所以,要缓解细菌引起的“冰箱病”,一要洗得勤,二要装得当。冰箱每月至少洗一次;除了对冰箱内部常规清洗外,更别忘记用高效的冰箱专用消毒剂或浓度3%的小苏打对箱体内的滴水槽、隔板槽等死角喷射消毒,喷雾后将冰箱门关闭5~10分钟,让消毒剂充分“杀菌”,最后再用抹布抹干净。其次,冰箱最好放八分满,汤汁、肉汁、食物屑、腐臭菜叶……这些细菌和异味的元凶请免进。
从市场盛食物回来的塑料袋、被肉汁弄污的塑料袋,也千万别进冰箱。荤素、生熟分开放,生肉的冷藏时间一般为1~2天,瓜果蔬菜为3~5天,一个月已是保鲜大限。